历史的抉择

发布时间:2015-12-28

在这个变革的时期,走过17个年头的顺鑫控股,把脉历史潮流,着力创新发展,大力建设控股集团。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抉择。


公元2015年的春节前夕,潮白河畔,行人如织,繁华依旧,忙于购置年货的人们似乎并未意识到身边这家老牌国企——顺鑫,正在发生着一件具有时代印记的历史事件:顺鑫集团正式更名为顺鑫控股,驰骋17年的顺鑫将以崭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顺鑫控股已发展成为总资产215亿元、年销售收入127亿元、利润总额达7.4亿元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管理模式、人才建设、产业链条、金融体系等均已具备了转型升级的实力。

天时地利人和,新时代下的顺鑫控股已展开建设多元化产业控股集团的宏伟画卷。


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浩瀚的大海,汇自于千万条奔腾不息的涓涓细流。

历经17年的风雨兼程,如今顺鑫控股的白酒产业在北京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牛栏山二锅头”也成为了白酒行业的引领者;顺鑫控股的肉食品加工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国单厂屠宰能力的最强者,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安全肉食品生产基地,综合实力位居中国肉食品行业前四强;安全农品产业,顺鑫控股拥有农业部指定的“全国定点批发市场”,同时也是北京市东北部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然而,历史的突破往往肇始于现实的困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率、承担社会责任等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新常态”等国家新的战略背景,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都急需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孕育新的突破,顺鑫这个老牌国企也不例外。

更为紧迫的是,2013年,在对顺鑫控股所属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之后,顺鑫的决策者发现,公司17年的发展在成就辉煌的同时,也出现了“主业不突出、业务不清晰、统一管理体系不健全、资本平台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这四大短板问题,影响了顺鑫农业在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市值偏低,不少投资者都发出这样的诘问:顺鑫到底是做什么的?2013年7月的一天,集团领导所乘坐的中巴车在首都机场的高速公路上急驶着,他们正在前往市区的路上,准备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顺鑫的发展走向问题。车里,大家热烈地交流着。“虽然我们的白酒产业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如何才能将现代科技充分融合到生产当中,是我们当前需要突破的瓶颈。”“除了白酒,生猪养殖及屠宰行业的形势也不乐观。”

些许沉默后,顺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泽提出了一个在他脑中思虑了已经很久的想法:“经过我这段时间的思考和学习,我了解到,联想、复星、华为等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走的是投资控股型的发展道路,都成功地进行了转型升级。如今,顺鑫面临着这种种难题,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通过转型投资控股来破解面临的发展问题呢?”话音落下,其他成员开始了沉思,投资控股到底适合不适合顺鑫,这毕竟关乎企业的未来,大家显得严谨而又慎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领导班子成员对“投资控股”开始进行了更多的了解和讨论。

几天过后,在集团的经理办公会上,“是否进行投资控股转型升级”的问题终于又一次摆在了高管们的面前。“投资控股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效益如何?”“改革是否会动摇了顺鑫17年的基业?”……大家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为了论证投资控股型发展模式的科学性,顺鑫的领导班子成员对国内、国际上知名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他们还请教了来自国内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每一次会议,摆在高管们面前的论证资料都有半米之高。

通过大量的数据以及理论分析,大量否定及肯定的辩论过程,使得论证得出的成果百炼成钢,臻于完美。

自此,内涵丰富的“投资控股型”发展概念便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投资控股型发展思路研讨会上,王泽就讲道:“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看它能否跟上时代的潮流。通过分析当前大势和自身的实际,我们坚信,沿着投资控股型发展道路不断前行,就能变挑战为机遇,化解我们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胜出。”


今朝战场的新兵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当前的经济走势,结合投资控股型的发展思路,顺鑫控股制定并出台了“四•五”战略发展规划,而这“四•五”战略,也将成为顺鑫投资控股型发展蓝图的精彩起笔。

顺鑫控股的“四•五”战略凝聚了所有人的期望:以生态发展和人本发展为引领,依靠创新驱动和价值驱动,引入内、外部竞争机制,从而实现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投资控股集团,这是新的定位,也是新的发展目标。

新战略的制定使得人手本来就很紧张的集团战略投资部更是忙碌,这不,多次约定了采访时间而被不断调整的战略投资部副经理刘博,最终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介绍说,这是顺鑫在投资控股型发展之路上的逻辑选择和最佳途径。与以往不同,此次集团的“四•五”战略有一套强大的理论支撑——产业遴选方法论。通过研究分析国内上市公司市盈率、行业盈利水平、行业增长性、产业链投入产出关系等数据,集团从国民经济的行业大类中划定出了28个顺鑫中长期的产业投资范围,并结合发展的实际,在“四•五”期间,形成以“生物酿造、营养肉食、安全农品、健康地产、环保水利、生态建筑、科技种植、金融服务”这8个产业加1个综合板块的动态化“8+1”产业组合。下一步,根据指标的动态变化,对产业投资遴选的范围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形成顺鑫控股中长期的产业组合动态管理体系,真正从“产业选择上”区别于传统产业战略思路;另外,秉承着价值驱动的原则,对各大事业部以及相关产业实施动态管理机制也成为了顺鑫控股“四•五”战略的又一大特色。按照这个思路,“四•五”期间,集团每年将会重新评估原有产业发展情况和新产业的机会,适时调整产业组合,从而确保“战略管十年方向,落地实施五年”,为实现“百年顺鑫”的战略愿景打好基础。

为保障新战略制定的科学性,顺鑫控股还成立了战略发展专家委员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专家们组建成了“智囊团”,把脉顺鑫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助推力量。


多元化的控股集团在崛起


“经过多年的奋斗,顺鑫控股已经成为了一个主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各主业尽管已初具规模,但相互之间产业跨度大,协同效应弱,这本是企业常规态势下的发展瓶颈,却也是投资控股型发展的最佳契机。”谈及顺鑫的发展态势,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张秋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顺鑫首先应顺应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和首都对国有资本的集中投向,立足产业使命和国有企业的社会使命,不断扩大产业资本的盈利性。另外,还应积极推动各支柱产业成为上市公司,实现产业资本的流动性。最后,再构建集团产业进入的识别能力、资本的运营能力等,最终达成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打造出‘顺鑫控股’投资控股型企业的品牌。”

实际上,志存高远的顺鑫人早已抢占了先机:2012年,牛栏山酒厂开始进行升级改造工程,新厂区已于今年投产;2013年,鹏程食品分公司新建熟食车间开始动工,近日也已开始运转……这些举措均为顺鑫控股新战略的高效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不仅如此,顺鑫控股的转型之路恰逢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时期,顺应了我国实现经济强国的历史潮流,抓住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机遇,正值建设“多元产业协同的投资控股集团”的最佳时期。天赐良机,何不取兮?

作为一项历史使命,顺鑫控股的转型之路不仅仅承载着所有顺鑫人的梦想,也将成为实现“百年顺鑫”的有效路径。